原标题:超预期压力 锻造惊人韧性——委员专家热议上半年中国经济成绩单
更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叠加多发散发的国内疫情,2022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极不寻常的春夏。
坚持不搞“大水漫灌”。
靠前实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政策举措,按照已明确的总体思路、政策取向,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
这些共识与举措换来了我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2.5%,经济大盘稳住了。“所有努力都值得,所有经验都要抓紧总结!”多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委员专家提出,得来不易的成绩为下一步我们应对各种新挑战奠定了信心,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为中国经济增效力、激活力、添动力。
实干:千锤百炼始成钢
夏粮丰收!
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介绍,202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739万吨,比上年增加143.4万吨,增长1.0%。其中小麦产量13576万吨,增加128.6万吨,增长1.0%。
“尽管夏粮收成仅占全年的1/4,但夏粮丰收是个好兆头,这是全年粮食丰收的基础和前提。”清华大学中国农业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表示,夏粮丰收得益于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农民种粮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取决于各部门通力配合以及我国在藏粮于技方面的不懈探索。
夏粮保小麦,秋粮保水稻玉米。“抓夏粮咱们有成功经验,抓秋粮也一样。截至目前,我国重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农业机械综合作业率超70%,这些科技和装备运用对下半年农业生产也会产生积极作用。结合这些背景,我对今年的粮食生产持积极乐观态度!”张红宇这样说。
工业回暖!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看,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尤其是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负向正向好转变,到6月份增长3.9%。这表明虽然疫情形势和国际局势变化等因素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冲击,但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现,我国经济景气水平已大大改善。经济数据的向好变化,也充分证明了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明忠这样表示。
突围:千锤万凿出深山
服务业复苏!
浓浓的“人间烟火”,从久违的堂食、民宿里的小聚中可见一斑。但在委员们看来,与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2%,金融业增加值增长5.5%相比,能够为就业提供更多“蓄水池”的线下接触性服务业,有待进一步“走出来”。
“今年这波疫情对服务业的打击是不容小觑的,因此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可以说非常不易。这得益于背后几个支撑因素:一是疫情的精准防控;二是国家对服务业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这里既包括对交通运输、物流等方面加大了政策引导和管理力度,也包括财政货币政策精准‘滴灌’服务业;三是服务业各类市场主体的自身努力。”谈及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这样表示。
屠光绍同时指出,当前服务业复苏依然不平衡、恢复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巩固,要从提升消费者信心并拉动扩大需求角度入手。
“针对当前消费者主要的消费场景处在密闭空间这一点,我建议多多尝试创新消费场景,扩大室外消费半径。此外,我国以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模式所承载的就业人数规模,广义统计有数千万人,尤其以年轻人为主,其劳务关系也较为复杂,这种复合的劳动关系如何得到更好的保护,也是个重要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表示。
定力:千磨万击还坚劲
外贸稳住了!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上半年中国外贸克服国内外多种因素的不利影响,展现出较强发展韧性。”7月4日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当被问及商务部对我国上半年外贸数据有何评价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这样表示。
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净出口2.48万亿元,同比增长57.5%,有力拉动GDP增长,为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作出积极贡献。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50.6万家,同比增长5.5%,稳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作用进一步发挥。
“在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外贸结构不断得以优化,也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经济和外贸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在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持下,预计今年全年中国外贸规模将会再创历史新高,外贸保稳提质的目标一定会实现。”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这样表示。
展望后市,业界纷纷表示,筑底回升之路需要爬坡过坎,面对一系列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要克服这些困难,需要从降本增效、稳住外贸市场主体,强化保障、稳定外贸生产流通,抢抓订单、助力企业开拓市场和促进创新、培育外贸新增长点等方面,共同发力。(记者 崔吕萍)
下一篇:汪洋在福建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