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 题:花数万元求助“专家”挽回情感?别再上这种当了!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王阳、朱翃、宋佳
分手后,牛先生求助“情感专家”与前任复合,被一波精心诱导之后,陆续交了3万多元,复合却毫无进展。最终,牛先生发现“专家”根本没有联系过前任,而且前任已经结婚。
近期,上海、浙江、湖北、广东等多地警方破获打着“情感挽回”幌子的新型诈骗案,骗子们都宣称“百分百挽回”“教你拯救爱情”“三步复合”等,利用被害人挽回情感的急切需求,对照“剧本”话术,实施精心设计的“拯救爱情”骗局。
花12万多元企图“挽回”前任却陷入骗局
去年7月,牛先生与前任感情出现问题,微信、电话均被对方拉黑。牛先生上网搜索挽回技巧,被一条“一对一私人定制,百分百挽回爱情”的广告语吸引,添加了该机构的微信。
这家名为山东拾花教育咨询的机构承诺,只需提供前任的个人信息,就会安排专属“情感专家”联系劝导,帮助修复感情。但前提是,牛先生不得主动与前任联系,也不能介入“情感挽回”工作,一切要听“专家”的指示。
一心想挽回感情的牛先生立即交纳了3280元咨询费,并与对方签订电子合同。机构安排的“情感专家”告诉牛先生,已经与其前任取得联系。
随后的一段时间内,“情感专家”先后以“发现前任已有新男友,需要进一步工作引导”“前任已动摇,需联系现男友结束感情”等理由,多次要求牛先生继续转账。至今年4月,牛先生先后转账3.4万余元,但始终未等到复合的消息。他反复询问机构,得到的只有一次次的敷衍和拖延。
今年5月,牛先生报警,发现落入骗子的圈套,机构从来没有联系过其前任,而且前任已经结婚。
牛先生的遭遇不是个例。今年6月,上海警方侦破的新型“情感挽回”诈骗案,涉案金额700余万元,被害人遍布全国各地,有4500余人。
不少人表示,“分手后发这段话挽回成功率99%”“四招挽回一段关系”“学会这个男友主动复合”等宣传语十分打动人,为了挽回情感选择了相信。
小陈在网上看到“情感挽回”广告后,通过微信添加了“专家”,3个月时间先后转账10万元,结果发现被骗。
小杨通过短视频平台联系了一位“情感专家”,对方称可以帮其挽回恋情,却在小杨转账成功后“消失”无影踪。
在上海警方侦破案件的被害人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被骗金额最多的超过12万元。
团伙分工明确,按“剧本”全程“演戏”
记者了解到,“情感挽回”的骗子团伙内部分工明确,客服部、分析部、咨询部……每个部门都有对应的“角色”。
客服部先在各类网络社交平台广泛发布广告信息,吸引遇到情感问题的人添加微信,了解基本情况后,将目标客户信息推送至分析部。分析部则按照情感需求类型,捏造成功案例加深客户信任感。同时,分析部还询问恋爱日常、旅游和外出就餐等细节,从中判断客户的经济状况,确定诈骗金额,之后交给咨询部实施诈骗。
骗子把真正想了解的信息都隐藏在貌似贴心的聊天中:“他平时会送你上班吗?你住的地方离单位远吗?”以此可以了解是否有房有车;“平时工作内容复杂吗?部门有多少人呢?”可以得知工作状态和收入水平。
有被害人说,在分析环节,被要求复盘感情经历,骗子不断放大一些细节称赞前任,强调这段感情美好且难得,鼓励不要放弃。“听着听着就更后悔分开,加上那些案例,觉得‘专家’肯定能帮助成功挽回。”
分析后还有过渡阶段,这个时候“专家”会把分手原因归结在咨询者一方,对男生强调控制欲,对女生谈安全感。另外,以“你之前所用的都是错误的挽回方式”“如果你早点遇到我,你们的感情可能也不会发展到这一步”等说辞制造必要性和紧迫感。
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谷峰介绍,签订服务合约后,“专家”会要求被害人不得主动联系对方,让双方无法沟通,再伪造聊天记录截图,谎称正在做对方工作,或者编造对方已有新恋情等虚假信息,不断诱骗被害人转账升级服务项目。但实际上,这些“专家”从未与对方联系,仅是利用话术进行诈骗。
受骗者往往因涉及隐私不愿报警
记者采访公安机关了解到,最近一段时间,打着“情感挽回”旗号的诈骗案件呈多发态势。上海、浙江宁波、湖北荆州、广东肇庆等多地警方近期破获多起此类诈骗案。这些团伙招募、培训大量员工,并精心包装,实施诈骗。
专家分析,情感咨询需求火爆,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人遭遇情感危机,宁愿上网“求医问药”,也不愿对身边人袒露心声。
记者在黑猫投诉以“情感挽回”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投诉600余条,投诉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霸王条款、诱导消费、后期不提供服务等方面,单条投诉金额从数百元、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专家认为,综合多起案例来看,“情感挽回”服务的欺骗手段多样,且犯罪成本低、处罚轻。如湖北荆州市破获的一起案件中,涉诈团伙三人出资10万元用于购买电脑、手机、租办公场所,就开始招聘员工从事电诈活动。
警方在侦办过程中发现,此类案件犯罪团伙往往频繁变更、注销公司名称和法人,变更经营地址,逃避警方打击。
谷峰表示,此类案件侦破难度较高。一些被害人求复合心切,情感上较为冲动,一般不会察觉被骗,加之涉及个人隐私,即使发现上当也不太愿意主动报警。他表示:“现在抓获的69人均已移送检察机关以诈骗罪起诉,最后会根据每个人在案件中所起的作用、危害程度等分别量刑。”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等业内人士建议,网络社交平台应加强对此类诈骗行为的重视,严格落实审核及日常管理责任,加强针对情感诈骗监测,通过技术侦测与用户举报等方式,打击不法行为。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王水雄提醒,感情的问题还是要靠双方坦诚地沟通交流,不要盲目相信网络上一些所谓的“挽回大师”“情感专家”,面对那些要求不断付费的服务,更要擦亮眼睛,避免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