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领域错综复杂的知识产权格局再起风云。
根据美国专利商标局于2月8日发布的文件,美国加州大学于2013年3月申请的CRISPR-Cas9基础专利(专利申请号US13/842,859)将获授权。正式的专利证书将在大约6到8周内发放。
“此次被授权的方法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挺大,原核和真核、体外都包括在内。”长期关注CRISPR专利进展的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专利代理人朱学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个专利的授权其实只是时间问题,毕竟杜德纳团队是最早报道将CRISPR用于基因编辑的,创新性上不存在争议。”
持续多年的CRISPR专利争夺主要是在博德研究所的张锋团队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杜德纳团队之间展开。虽然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先申请的第一个专利,而博德研究所通过快速通道先一步得到了CRISPR在真核领域的应用专利。因此,杜德纳认为,他们在博德研究所之前发明了该技术,并提出通过“抵触审查”程序,来否决博德研究所的专利。
2017年2月,美国专利审判与上诉委员会宣布,由美国专利与商标局授予博德研究所的关于CRISPR编辑真核生物基因组的专利,并不干扰加州大学的相关专利。去年9月份,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裁定,维持美国专利审判与上诉委员会的判决。
朱学珺介绍道,CRISPR专利之争的焦点在于谁拥有在哺乳动物细胞体内应用该技术的专利。“杜德纳之前有个比喻,张锋要保护的是绿色的网球,她要保护的是所有网球,基于选择发明这一特殊类型发明的授权条件,美国专利商标局认为双方的专利即便在技术上相互关联,在专利法意义上也可各自独立获得授权。”
“自从美国专利商标局及法院系统判定张锋和杜德纳的专利是互相独立的之后,我觉得CRISPR专利大战在美国算是告一段落了,双方此后要考虑的是如何合作。”朱学珺说。
事实上,在长达6年、耗费数千万美元的诉讼后,博德研究所已初步表现出合作意愿。该研究所发言人大卫·卡梅隆表示,新的专利授权决策“不会以任何方式影响博德研究所、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持有的 CRISPR专利”。
同时,大卫说:“我们仍然相信,对整个领域而言,与加州大学达成协议是最好的办法。因此,6年多以来我们多次寻求加州大学的加入,包括直接合作和通过专利池。这些举措在加州大学将相关知识产权进行独家、完全的商业授权之前就已经开始,并且我们还将继续寻求合作。”
即便如此,由于该技术带来的价值惊人的市场,围绕其专利的争夺将持续很长时间。“由于有其他团队几乎同时申请,张锋的一些专利在欧洲也被异议了,这都是正常的。”朱学珺认为。
还有观点认为,CRISPR技术有望获得诺奖,只是因为无法判断真正的专利归属,才迟迟无法评出获奖人选,有报道称,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的历史学家尼而森·汉森认为,根据历史经验,诺贝尔奖委员会一向不被外因左右,因此也不会受到专利争夺战的影响。(操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