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 立法动态

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展监督工作纪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

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展监督工作纪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一步步成为现实。

2018年5月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内,栗战书委员长正在主持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

彼时,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履新才不过两个月时间。首次执法检查,就直指污染防治。

“要通过这次执法检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贯彻落实,使之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之中,推动全党全国自觉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形成共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栗战书委员长的话掷地有声。

就此,一场持续五年的生态环保领域监督“连续剧”,正式拉开了帷幕。

制图/陈玉叶


擦亮法律利剑,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2018年5月,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中之重是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几天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兵分四路,深入8个省区实地检查法律实施情况。栗战书委员长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率队先后奔赴河南和内蒙古。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有效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夯实法律责任,依法标本兼治,用法律的武器护卫蓝天白云,提升百姓蓝天幸福感。”

从百姓家中到座谈会上,从建设工地到车间厂房,所到之处,栗战书和检查组成员都带头积极宣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求贯彻到各方面工作和生产生活中。

栗战书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根本上扭转了多年存在的一些不正确发展理念,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着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指导和遵循。

“在河南实地检查时,委员长和检查组成员工作非常认真、非常深入,还走进老百姓家里,查看煤改电的真实情况,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全国人大代表贺泓是栗战书委员长直接联系的代表。作为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专家,委员长特地邀请他参与此次执法检查。贺泓说,检查期间委员长非常重视专家的意见,座谈会上都会专门留出时间让随行的专家发言。这让贺泓十分感动。

包头市人大代表、村民吕志强更是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栗战书委员长的“座上宾”,和委员长面对面交流。他结合在基层的生产生活经验,向检查组建议,农机具生产企业要结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研发和生产科技含量高、效果好的农机设备,彻底解决秸秆焚烧问题。

吕志强参加的,是在内蒙古召开的一场特殊的座谈会,执法检查组专门听取五级人大代表对贯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意见建议。这是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执法检查中的一项重要创新。

原汁原味的基层声音,反映的是老百姓最直接的愿望和诉求。

栗战书和检查组成员认真聆听每一位代表的发言,并不时发问,与代表互动。最后,委员长向大家郑重保证:“大家刚才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都很有针对性,检查组将逐条梳理,与有关部门一起认真研究。”

“仅半天时间,就能了解不同层级人大代表对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看法和关注点。”这种创新模式,让检查组成员、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王金南感到耳目一新。“通过五级人大代表,可以建立起一个污染防治攻坚战特别是蓝天保卫战的监督网。”

珍视来自基层的每一句话,为的就是从中摸清法律实施的成效、发现实实在在的问题,这也最能检验人大监督的“成色”。

近2个月时间,26个地市,29次座谈会,107个单位和项目,每一处都留下了执法检查组深深的脚印。

在电力、钢铁、煤炭、化工等企业,检查组深入厂矿车间,详细了解企业技术升级改造、节能减排情况;在社区,检查组仔细查看燃煤改造设施,走进居民家中询问集中供暖情况;在遥感监测点、公交充电站,检查组深入了解机动车污染排放治理、新能源公交车使用推广情况……

“我们是奔着问题来的,你们做了大量工作,不容易,但形势不允许我们坐下来欣赏成绩。”

“今天我们在一家高新企业检查,老板只谈发展,避而不谈环保,典型的压力传导不够。”

“你们有17个市空气质量不达标,这17个市到底有没有制定一个达标的时间路线图?”

执法检查中,类似“辛辣”、“刨根问底”的话语频频出现。

“执法检查就是要真找准问题、真抓住问题、真解决问题,不能走过场,不能搞评功摆好那一套。”“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检查什么问题,哪里问题突出就去哪里检查。”检查组成员牢记栗战书委员长的叮嘱,时刻绷紧问题导向这根弦。

2018年7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又一次为大气污染防治“打破常规”“特事特办”——专门加开一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和相关决议草案,并开展专题询问。这次会议,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2018年监督工作计划和惯例,本安排在8月下旬召开。

会上,栗战书委员长作执法检查报告。

台下,拿起检查组交上来的“作业”,大家无不惊叹于这份报告的“分量”。这“分量”不仅来自报告的翔实和厚度,更来自报告中剖析问题和提出建议的“力透纸背”。四十页的执法检查报告,三分之二的篇幅都在晒问题、找根源、提建议,对执行法律不到位的案例更是直接“点名道姓”,绝不碍于情面放水、粉饰、打埋伏。

报告之后,还有一沓附件,里面有20多页的随机抽查情况报告。检查组根据暗访摸排的线索,不打招呼、直奔现场,对12个城市、38个企业和工地进行抽查,形成的报告问题条分缕析,配图直观具体。

连任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姒健敏由衷感慨:“这次执法检查之深入、针对性之强、力度之大,揭露问题之尖锐,提出建议之务实,都是历史之最。”

动真碰硬,紧盯实效,执法检查的每一处细节,都在向社会传达一个明确的信号:助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国人大常委会使命在肩、不遗余力!


用足用好法律武器,再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2019年4月8日,春风拂过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摸底河,泛起粼粼微波。堤岸一片绿树红花,与清澈的河水相映成趣。附近的居民或沿绿道散步,或在长椅小歇,享受着惬意时光。

正在四川带队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的栗战书,走到在河岸休憩的市民中间,和大家拉起了家常。

攀谈中,栗战书对这里河流污染治理的情况有了大概的了解:摸底河所属锦江流域,曾因“臭名昭著”,被当地百姓称为“腐烂河”。如今,经过大力度的整治,河水终于回归本色、重获新生。

两个月后的江苏苏州北港村,村民袁培德热情地拉着执法检查组成员的手,将检查组迎入家中。

“你们用的都是自来水吗?”“用着安全、放心吗?我最关心的,就是大家的用水安全。”

栗战书走进厨房,仔细询问家里用水方便不方便、价格贵不贵、安全不安全,强调水污染防治工作一定要让群众满意、得到群众认可。袁培德高兴地告诉检查组,全村的生活污水都得到了有效处理,饮用水安全、放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执法检查中,栗战书指出:“环境质量怎么样,老百姓的感受最直接、最强烈。污染治理成效怎么样,要由老百姓说了算,老百姓说好才是真好。”因此,每次前往基层开展实地检查,深入群众了解实情都是检查组的“必选项”。

“制定或修改一部法律,就是要把规矩立起来,让法律制度的牙齿‘咬合’,充分发挥好法治威力。”

栗战书说,于2017年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深入贯彻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是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保障水生态安全有力的法律武器。“只要把法律规定一条一条对照落实好,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水污染问题就能基本解决。”

在四川,检查组在泸州北郊水厂实地检查饮用水水源地划定、巡查、保护等情况,直击法律实施短板,强调一定要依法保护好水源地,加强取水供水全过程监督、检测,谋划建设备用水源地,确保老百姓饮用水绝对安全。

在河北,检查组随机抽查了一家养殖场,发现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污水难以得到有效处置,呼吁因地制宜推进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强化村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统筹规划,对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依法实施排污许可制度。

在江苏,检查组先后对南京北十里长沟西支、扬州廖家沟、太湖东岸、苏州护城河等十多处河道和湖面进行检查或随机抽查,强调要用好法律武器,发挥法治威力,持续强化对各类污染风险的分析防控,有效防止污染跑冒滴漏、积少成多、积羽沉舟。

……

执法检查组紧扣法律,严字当头,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和漏洞。

为全面、准确了解法律实施情况,检查组除了“眼观六路”,还要“耳听八方”:

中国工程院的专家们,被请进了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在执法检查中引入第三方对法律实施情况和效果开展评估,为执法检查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参考。

在深入8个省份进行实地检查时,每到一处都广泛听取五级人大代表、基层执法人员、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等的意见建议,并将其变为人大监督的“固定动作”。

委托其他23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对本行政区域内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进行自查,实现检查“全覆盖”,并专门组织召开会议,当面听取受委托地方汇报自查情况,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成为执法检查又一令人称道的突破创新。

2019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审议了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但这绝非执法检查的“终点”。相关部门根据执法检查后开出的“良方”是否对症下药取得了良效?常委会还要再次“把脉会诊”。

“生态环境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和单位,以及相关省(区、市)人民政府,就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对照法律条款和责任要求,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水污染防治工作相关措施,加快推进有时限要求的整改任务落实。”

2020年4月26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时任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受国务院委托,向常委会报告了2019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与研究处理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跟踪监督、“一追到底”,坚决督促推进有关整改任务落地落实。

我们可以看到,从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时启动执法检查,到最终推动解决有关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检查环环相扣、多措并举,持续发力、紧盯实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合体系,真正做到了前后相续、有始有终,最大程度发挥人大监督作用。

太湖风光 图/视觉中国


依法推动解决“土”问题,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刷屏朋友圈的“APEC蓝”、“冬奥蓝”逐渐变成“常态蓝”,曾避之不及的黑臭水体变成了休闲放松的亲水空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大气、水等环境质量改善显著有目共睹。

作为大气、水、固体等废弃物的最终受体,我们脚下的土壤中那些难以被肉眼察觉的“隐疾”,是否也得到了根治?

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长期性等特点。面对净土保卫战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一条一条对照法律规定开展检查,推动土壤污染防治法全面有效实施。”2020年7月,栗战书委员长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即将展开的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奠定了总基调。

土壤污染防治法是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职第一年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律,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法律正式实施一年多,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开展执法检查,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常委会继续瞄准生态环保领域开展执法检查,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从实地检查到形成报告,执法检查组始终逐条对照法律,逐个发现问题,并督促地方立行立改。

亿民赖此土,万物生斯壤。土壤污染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每到一处,检查组都格外关注农用地土壤安全情况。

江苏连云港经济开发区的一片稻田地,正待抽穗的水稻长势喜人。

2020年8月23日,再次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的栗战书和检查组成员深入田间地头,仔细询问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情况。连云港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合作,发现这片土地主要污染物为铅,并编制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实施方案,如今经过治理,稻米均已达到食用标准。

“知不知道为什么不让种植水稻?”在重庆新玉村,正在进行随机抽查的执法检查组,指着即将被焚烧处理的稻谷和瓜果,问周边群众。

“晓得呀!这地有污染,原先种的水稻被收走以后,政府也给了我们补偿。”这里的1000亩农用地经普查发现被污染,定为严格管控类农用地,禁止种植农作物,准备改种林木。经过村干部的耐心解释,90岁的赵老太也理解了政府的良苦用心。

“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执法检查中,栗战书强调,要搞清楚农用地土壤污染原因,依法对症管控、修复和防治,保证安全利用,放心种植农作物。

“法律实施效果好不好,关键在于政府责任是不是落实到位。”确保法定职责落到实处,才能让法律的牙齿真正“咬合”。

在山东日照和威海,检查组看到,政府按照法律规定,加强对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生态修复。原先裸露破损的海岸带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休闲步道、城市书屋;尾矿生态治理与人文旅游完美结合,生态修复“除害兴利、变废为宝”。

“抓好法律实施,就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就是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防治工作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栗战书委员长的叮咛,有了最直接生动的现实佐证。

栗战书强调,搞好土壤污染防治,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对可安全利用土地也要因时因地因情因需有序有效开展修复治理,力避形式主义、盲目“一刀切”,造成无效投入。

执法检查中,土地“旧貌换新颜”令人欣慰。但土壤污染防治历史欠账多、治理难度大,法律实施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不容忽视。

检查组发现,有的地方对土壤污染防治重视不够,不想干、不会干;有的企业“老问题整改好了,在更隐蔽地方又出现了新问题”……对此,执法检查报告仔细梳理出6类19个问题,积极推动法律实施“查漏补缺”。

执法检查中,检查组尤其注重将检查和法治宣传紧密结合,发挥监督合力。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把人民群众发动起来,就是为执法者增添了无数双眼睛,污染者和违法行为将无所遁形。”

为提升大家的法治意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检查组在组织开展线下问卷调查时,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网络调研,组织数千万人次在“学习强国”平台参与法律知识答题和问卷调查。

鉴于土壤污染防治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检查组在延续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中的好做法,引入第三方评估的同时,专门在山东召开专家座谈会,就法律实施中的短板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难题,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建议。

2020年10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审议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

“请问,国务院将采取哪些措施,落实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压实各方责任,确保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赵宪庚委员发问。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督促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履行领导职责、监管职责和工作职责,促进各相关主体严格履行法律义务,以抓好责任落实这个‘牛鼻子’,推动法律规定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国务委员王勇从层层压实防治目标责任、强化考核评估结果运用、加大督察和执法监管力度、提升全社会依法治土的责任意识、增强责任落实的支撑保障能力等方面给出明确举措。

询问开门见山、切中要害,回答坦诚客观、实事求是,双方良性互动,在“你问我答”间共同为啃下净土保卫战中的“硬骨头”出谋划策。

“污染防治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人大职能定位出发,依法推动污染防治和生态环保工作,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栗战书委员长说。

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新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

图/视觉中国


在法治轨道上治理固废,真正实现“化腐朽为神奇”

“党中央高度重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数十次对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一项具体工作作出如此密集、如此细致的指示和部署,是不多见的”。

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的第一项监督工作,就是开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这是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第四年开展生态环保领域执法检查,推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栗战书委员长强调,要坚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执法检查全过程,推动总书记的重要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人心、落地见效。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在2020年进行了全面修订,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中央决策部署要求写进法律,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升级”后的固废法实施仅半年多就开展执法检查,既是了解法律实施情况,也是推动法律全面贯彻落实。

“烟气含硫如何处理?有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取得许可证?”

“烟气中的硫,回收制成硫酸;我们严格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取得许可证,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固体废物。”

2021年4月11日,陕西汉中锌业有限责任公司渣处理车间内,高大的侧吹熔炼炉正在运转。面对执法检查组的询问,工作人员介绍,废渣中的有效元素被提炼出来,再循环利用,既实现对资源的“吃干榨净”,又有效解决了渣堆存的问题,防范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使垃圾资源化,这是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执法检查中,栗战书委员长也多次强调,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规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三化”之中,资源化是一个关键环节,也是一项治本之策。

有数据显示,每回收利用1万吨废旧物资,可节约自然资源4.12万吨,节约能源1.4万吨标准煤,减少3.7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有效回收利用固体废物资源,就相当于开启了“第二矿山”,而且还是一座富矿。

检查组看到,陕西在这方面进行了不少积极探索。例如,西安外环公路北段工程将建筑垃圾大量应用于建设项目中,解决了部分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问题。延安市洛川县的废反光膜资源化项目,年生产再生塑料颗粒2000吨,不仅解决了农业白色污染问题,还消除了农村电网安全隐患。

“这些废弃的建筑垃圾在我们这里就是宝,我们给予它第二次生命。”内蒙古路雅物资再生利用有限公司将建筑垃圾制成再生混凝土路面砖,同样得到了执法检查组的肯定。

“希望你们总结推广这些做法,探索形成更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上海,许多生活垃圾分类方面的创新,尤其是数字化的运用,给检查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1年9月13日,检查组来到上海环境物流有限公司一分公司(徐浦基地),看到垃圾收集转运车有序进出,智能化分拣作业有条不紊,中控室整面墙的上海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平台实时显示着垃圾清运量和处置量等数据。这里是上海市区生活垃圾内河集装转运系统的一部分,通过采用信息化管控模式收集、压缩生活垃圾,再用新能源船舶转运至老港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处置。

上海不少小区还安装了智能垃圾箱,里面的“探头”连接着小区中控室。垃圾箱快满了,终端立马报警;谁乱扔了垃圾,10秒内处理信息就发来了。

座谈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朱国萍说,固废法的施行,让垃圾分类工作有法可依,底气更足,达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垃圾分类也成为市民自觉行动和日常习惯,“现在各家各户都将垃圾分类做得非常好,不分垃圾反倒感觉不自在了”。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也对医疗废物处置提出了更高要求。

医疗废物、危险废物等方面的防治规定,是固废法新增的制度措施。2021年7月,检查组来到湖北武汉绿色动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查看垃圾焚烧发电情况。

“我们利用炉排炉运行时稳定高温灭菌的功能特性,有效把控医疗废物在疫情中的传染风险。”疫情期间该公司参与协同处置医疗废物,通过制定严格的处置方案和技术措施,保证医疗废物彻底无害化处理。整个湖北也顶住了疫情期间医疗废物激增的压力,实现了医疗废物处置“零库存”、安全“零事故”、人员“零感染”,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打了个漂亮仗。

栗战书指出,固废污染防治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深入实施固废法,对于污染防治、减排降碳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虽然固废法实施以来,我国固废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但固废增量和存量居高不下,做好固废污染防治工作仍任重道远。

在实地检查和随机抽查中,检查组发现了诸多执行法律不到位的情况。

有的地方垃圾分类习惯尚未形成,居民小区分类垃圾桶或没有,或形同虚设;有的地方建筑垃圾未得到妥善处理,生态环境部暗访发现问题要求整改后,现场仍是堆满弃渣;有的地方对法律规定不了解不熟悉,固废污染防治意识不强,大学实验室暂存过期废弃试剂管理不规范;有的地方配套法规、标准和名录滞后,跟不上实际需要……执法检查组都一一指出,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举一反三,将法律规定落实到位。

“固废污染防治是一项连续的、长期的工作,需持之以恒抓紧抓好。”栗战书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法律确立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抓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推动在法治轨道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贡献力量。


一以贯之、持续加力,以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

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职的第五年,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针对生态环保领域又一重要法律——环境保护法开展的执法检查“如约而至”。

第五年,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力度不减。

环境保护法是一部在生态环保领域起统领作用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构建起生态环保法律制度的“四梁八柱”,在2014年经全面修订后,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

“把这部法律的规定条条都落实了,也就推动了党中央关于生态环保工作决策部署的落实,良好的环境就会得到有效保护。”2022年3月23日,栗战书委员长在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再次发出监督推动法律有效实施的动员令。

蓝天白云,苇草丛生,湖泽微澜,仙鹤翩跹,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风景秀丽、美如画卷。

2022年6月10日,栗战书和检查组成员步入画中,查看湿地保护情况。这里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也是“丹顶鹤之乡”。保护区相关负责人向检查组介绍,按照环保法和配套法规规定,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受到严格保护,核心区500多户群众全部迁出。

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风景如画。图/视觉中国

执法检查中,栗战书叮嘱,湿地是重要生态系统,被喻为“地球之肾”。黑龙江湿地数量多、面积大,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一定要把湿地保护好。

黑土地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保护好黑土地,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黑土地保护立法步伐,并将其列为此次环保法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在黑龙江这一黑土地大省,栗战书和检查组成员考察了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北大荒农垦集团建三江等地,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深入了解黑土地保护利用情况。

栗战书指出,要落实政府、农业生产经营者、社会各方面的保护责任,确保黑土地总量不减少、功能不退化、质量有提升、产能可持续,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2022年6月13日,栗战书在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推进生态环保法律体系建设、加强法律的实施和监督,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这一科学理论贯彻落实。

自启动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以来,检查组深入基层目光如炬,步履紧凑而坚定。

三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在宁夏,检查组紧扣法律条文,实地检查生活垃圾分类、黄河生态环境治理、污水处理、企业尾气排放等情况,并开展随机抽查。

在四川,检查组深入了解公园城市建设、“三磷”整治、耕地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饮用水水源保护等情况,督促进一步查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短板和不足,切实筑牢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基础。

五月,山河披绿,生机勃发。

在福建,检查组仔细查看内河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生活垃圾焚烧协同处置、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生态修复、企业工业废气治理等情况,指出用法律武器破解难点堵点问题,在法治轨道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六月,草木葱茏,繁花似锦。

在山西,检查组针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固废污染防治、水生态环境治理等情况开展检查,强调要严格执法维护法律权威,促进环境保护法全面有效实施,促进生态环保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西藏,检查组实地检查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社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防风固沙生态恢复、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等情况,要求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在江苏,检查组前往工业企业、污染处理企业、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环境综治工程现场检查法律落实情况,鼓励构建更加细致完善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在黑龙江,检查组深入了解工业废水废渣无害化处理、环保科技研发情况,实地考察检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资源和湿地保护等情况,认为黑龙江是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

……

由春入夏,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有序推进,既看到了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环境保护法落地生根带来的巨大变化,也发现并指出了各地在织密生态环境保护法网中的疏漏与问题。

“这次环保法执法检查也是对本届以来生态环保法治建设工作成效的一次全面回顾和检验评估。”栗战书说。

五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强化法律实施监督,打造了一个又一个新时代人大监督的经典范本。2018年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2019年检查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2020年检查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2021年检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今年又检查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常委会还组织开展了长江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可再生能源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和禁食野生动物相关决定等执法检查,围绕生态环保工作听取审议国务院多个专项报告、开展多次专题调研。这些工作,为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提供了法治助力。

连续五年对特定领域的法律开展执法检查,在人大监督史上前所未有;五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法治方式助力生态环境保护,坚决同污染宣战,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同样前所未有。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中说:“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真抓实干,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用法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让子孙后代“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作出更大贡献。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