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司法案例 > 普通案例

种子市场上演“狸猫换太子”

由于自己的种子不畅销,商贩决定借热销种子“外衣”对外销售。近日,经吉林省公主岭市检察院提起公诉,罗某、田某等人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

由于自己的种子不畅销,商贩决定借热销种子“外衣”对外销售。近日,经吉林省公主岭市检察院提起公诉,罗某、田某等人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伪造公司印章罪一案公开宣判,12名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至七个月不等,各并处罚金。

在长春玉米主产地公主岭,每到春耕时节,农民都会采购优质的玉米种子,期待一年能有好收成。近年来,市场上某知名品牌种子极受农户欢迎,对此,自家种子销售不畅的罗某打起了歪主意。

2022年底,罗某找到王某,向其提出进购普通玉米种子,用于灌装以某知名品牌种子商标为外包装的玉米种子。王某为牟利将3万斤普通玉米种子卖给罗某。随后,罗某找到宋某、范某等伪造某知名品牌种子的注册商标标识、模仿该种子的包装袋平面设计图,并联系制作印刷模具用来生产假包装袋15万个。其中,田某、张某明知罗某无任何授权手续,仍为其提供种子的筛选、灌装等帮助。为骗取农民信任,罗某又找到史某,为其私刻某知名品牌种子公司公章,盖在销售票据上。

齐某、李某等人在经销商社交群内获知罗某处有某知名品牌种子后,虽经现场查验发现是假种子,但为了谋取利益仍在罗某处购买了7000余袋进行销售。2023年1月,步某从罗某处购买125袋假种子进行销售,尝到了甜头,又向罗某订购了1万袋。看到市场前景一片“光明”,罗某又在王某处购置了普通玉米种子,并再次找到田某等人进行筛选、灌装等。

2023年6月,当地公安机关接到报警,称市场上有人拿其他品牌的玉米种子冒充某知名品牌种子销售,公主岭市检察院受邀依法介入侦查。检察官经全面梳理相关证据,引导公安机关对扣押的涉案玉米种子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等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显示,涉案玉米种子的净度、发芽率、纯度、水分等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值,是合格产品。

该案承办检察官介绍,罗某等人的行为侵犯了某知名品牌种子公司的知识产权,应依法提起公诉。为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该院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主动联系并全面征求被侵权公司意见。经该院主持调解,除罗某外的11名被告人均对被侵权公司予以赔偿,双方达成刑事谅解。

“针对农资安全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和监管漏洞,我院联合公主岭市公安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建立打击农资领域知识产权犯罪行刑衔接机制。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通过综合履职严厉打击种业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犯罪,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公主岭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杨建平说。(于贺 颜伟媛)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