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司法案例 > 普通案例

三十四载缉凶之路

“报告,专案组已完成抓捕任务。”4月18日11时45分,二广高速公路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收费站口,一名男子被专案组民警押解下车,被押男子是3...

“报告,专案组已完成抓捕任务。”4月18日11时45分,二广高速公路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收费站口,一名男子被专案组民警押解下车,被押男子是34年前在山西省长治县(今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犯下命案的犯罪嫌疑人殷某国。

凶手在逃

1990年12月2日中午,在长治县郝家庄乡北郭村,殷某国因琐事与秦某发生争执。他持刀闯入秦某家中,向秦某身上连刺2刀后仓皇逃跑,秦某因抢救无效死亡。案发后,长治县公安局立即展开侦破工作,调集警力在辖区各交通要道布控,同时迅速将协查通报发往周边各市县公安机关。

由于只有一张殷某国的黑白照片,加之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抓捕工作一时陷入瓶颈。一条条线索被否定,一条条侦查路径被封死,案件侦办工作也似乎进入了“死胡同”。

34年间,当地警方每年都要对这起案件进行案情研判和工作部署;专案组成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接棒者始终怀揣“命案必破”的坚定信念,紧盯不放、不破不休。

34年来,只要有蛛丝马迹、可疑线索,办案民警便会循线追踪、深挖彻查,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会全力以赴。除了节假日到殷某国家中上门规劝外,抓捕民警还先后赶赴河南、云南、福建、甘肃、四川、广东等地,采取走访调查、通缉悬赏、模拟画像等手段开展工作。

缉拿归案

今年以来,长治市公安局上党分局召开命案积案侦破与追逃工作攻坚会议,建立完善“一案一专班、一人一策略”等工作机制,穷尽侦查手段和措施办法,攻坚克难,力争尽快取得突破。

上党分局刑警大队大队长李爱斌几经周折,终于从一张30多年前的彩色合照中找到了殷某国清晰的面部特征。通过进一步侦查,民警发现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名叫李某清的男子与殷某国有一定的相似度。

李爱斌与上党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韩晖璐及辅警王强、刘杰组成抓捕组,星夜兼程赶到海原县。4月17日中午,民警循线追踪至一家种植场时,看到当地乡政府工作人员正在给种植户免费发放马铃薯秧苗,有工作人员在一旁拍照。但令人生疑的是,身为种植场技术员的李某清却悄悄躲在一辆车后,刻意回避镜头。

民警佯装问路靠近李某清,经再三辨认无误后,迅速前后夹击将李某清控制。“我就是殷某国,你们真厉害,我跑了这么多年,逃到这么远的地方还是被你们抓住了。”殷某国长出了口气,面如死灰、目光呆滞。

昭彰正义

殷某国说,在被戴上手铐的那一瞬间,他突然感到踏实了。从作恶的那一天起,尽管心怀侥幸,他仍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作案后,殷某国仓皇逃离了家乡,步行了一个多月潜逃至青海省西宁市以打工为生,期间他改名换姓,娶妻生子,后又迁居到妻子的家乡海原县。曾是民办教师的殷某国很快成为种植场的技术骨干,收入颇丰,但这些近在眼前的美好对于负案在逃的殷某国来说,只不过是个美丽的肥皂泡,不知何时便会无声破灭。

34年来,殷某国不敢交朋友,不敢喝酒,更不敢谈论过去和家人,什么事情都埋在心里。为了掩盖过去,他不停地搪塞与撒谎,蒙蔽深爱自己的妻与子。

“在这30多年里,我从来没有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地生活一天,在路上见到警察、警车心里都很害怕,每天都过着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日子,简直是生不如死!”

4月19日上午,受害人秦某家属一行来到长治市公安局上党分局,将两面锦旗送到民警手中表达谢意。(庞卫坤 姬志平 李宏波)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