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的搜索结果,共3859条

 乌鲁木齐高新区建设西部生物医药创新基地 本报记者  韩立群

  “在这里从事我喜欢的生物医药研究,特别有成就感。”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的生物有机化学博士买吾兰江·买提努尔告诉记者,“而且,新疆...

我国已培育超一千八百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解码“小巨人”的成长秘诀 本报记者  韩  鑫

  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设施、高端天文科普望远镜、大口径CT影像设备……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对外公布了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创新,瞄准科技自立自强(经济新方位·2021怎么干) 本报记者  刘诗瑶  冯  华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

去年新增减税降费超二点五万亿元 市场主体信心足活力强(新数据 新看点) 本报记者  王  观

  “2020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2.5万亿元,圆满完成全年减负目标。一系列实打实的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强了企业获得感。”1月...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 “青蒿素——中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本报记者  王君平

  人物小传  屠呦呦:1930年12月生,浙江省宁波市人,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50多年来,她带领团队攻坚克难,...

长三角推进技术资源与研发平台共享 创新驱动 协同更高效(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本报记者  徐  靖

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三省一市正努力探索科研机构、企业、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协...

我国自主第三代核电机组投入商运 探秘“华龙一号” 本报记者  颜  珂  刘晓宇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于1月30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成为继美国...

加强民生司法保障 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张晨今天,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15场,介绍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举措与成效,并回答记者提...

今年上半年打“虎”数量多频率快

本报记者 陈磊7月7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称,西藏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张永泽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张永泽是今年首...